一位办展者向笔者透露,去年北京一个春季房展营业流水达到了800万元,净利润四五百万。于是乎,外地公司杀进来了,曾参与过某个办展环节的人开始独立运作了,从来没有办过房展的人也举起招牌开始招展了,一些边缘部门也下了“水”。
据某展会一热销项目的负责人透露,组委会统计数据一般是以意向成交为准。这个项目当时的“意向成交”数为近600套,而展会后的实际成交数仅为3套。
其实,多数发展商“参展不为卖房子”的口号也从侧面暴露了展会的真正效果。1999年的少数展会也出现了真正人流如潮的场面,但两三个展会的成功并不能为其余的展会补上劳民伤财之“过”。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:去年北京所有展会有近1000家次单位参展,按每个发展商平均拿出10万元参展,加上12家主办单位的办展成本,全年房展至少展掉近2个亿!这样的“成本、效果比”未免有点离谱。
从实际情况看,发展商和消费者对一些“劣质”房展表现出的冷淡,和对几个以经济适用房为题的小型展会表现出的热情,至少说明,市场之手已开始行使其调整行业格局的使命。
(《工人日报》1.25洛华文)